孙瑞哲:优化供应链生态,迈向云制造时代
新常态下纺织工业的云机遇
6月6日,2016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西樵成功召开。本届大会以“供应链生态与云制造”为主题,演讲嘉宾阵容豪华、配套活动精彩纷呈。近700位来自纺织业界的同仁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全球化的盛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作大会主旨演讲
孙瑞哲以“优化供应链生态,迈向云制造时代 —— 新常态下纺织工业的云机遇”为题,发表了大会主旨演讲。孙瑞哲强调我国是世界纺织第一大国,这一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动摇。我国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利润的占比、纳税的占比、投资的占比保持稳定上升的势头,另外,在消费领域,服装纺织品零售额占到了全国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0%,而且这些年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比例,纺织工业成为中国工业经济的支撑性力量。
孙瑞哲指出,受宏观经济与自身发展影响,行业发展呈现L型态势,而且这将延续一段时间。纺织工业L型走势为行业供给侧改革创造了十几,增长速度的回落使得之前高增长过程中积累和隐藏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显现,平稳增长的走势既给企业以发展压力,又给企业调整预留了空间。
在分析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时,孙瑞哲揭示了当前行业发展三大特点。一,生产与消费已成为稳定行业发展的压舱石。目前,我国的纤维加工总量占到全球的55%,衣着消费基本保持接近10%的增长,衣着消费支出占中国人均消费支出的7.9%,也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二,调杠杆,产融结合大有空间。整体来看,纺织业与服装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低于实体经济整体水平,只有化纤行业处在较高水平,加强产融结合成为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三,创品牌,提质增效大有潜力。分析发现,我国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制造商品牌占很大比重,而国外则是快时尚品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另外,在我国,横向专业化发展的品牌和纵向产业链整合的品牌均受到资本市场认可。
优化供应链生态
除了宏观层面的分析,孙瑞哲还重点解析了纺织供应链生态这一大会主题。他指出,基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态体系、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化生态体系、基于网络平台的分布式生态体系发展区域成熟。与国外品牌相比,国内品牌的供应链生态体系还有待完善和优化,需要从“人治”转向“法治”,即通过机制来确保供应链的平稳发展。
孙瑞哲还细数了纺织供应链生态的新变化:跨国采购分散化,虽然我国牢牢占据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但越南、土耳其、孟加拉等国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国内需求升级,市场需求正开始由关注产品向关注体验过渡,由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下沉,由二八经济到长尾经济共存转变;分享经济崛起,预计分享经济在我国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将占GDP比重10%以上;超级IP与网红经济盛行,网红经济的背后需要暨高效又柔性的供应链来支撑,实际上这也是目前中国纺织供应链向消费延伸的一个重要议题;人工智能开始导入,不仅仅在生产环节,人工智能在设计、研发、营销、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渗透;综合成本趋于扁平,例如,我国的劳动力绝对成本在上升,但是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劳动力的相对成本是在下降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成衣制作环节还有所体现,但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作用在逐渐被淡化。
针对市场的新变化,孙瑞哲指出,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中高收入阶层的快速崛起、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为纺织服装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机遇。另外,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日臻完善的资本市场、更加开放的对外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迈向云制造时代
孙瑞哲认为云制造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云制造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自身制造能力虚拟化、供应链制造资源分散化和制造模式服务化。云制造对于纺织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虽然纺织行业目前并没有纳入到国家过剩行业的政策控制之中,但是仍然有部分纺织细分行业有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问题。云制造则能够使信息对称起来,使一些过剩的产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在促进行业分工、整合资源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进而形成一种创新能力的提升,减少重复建设,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在探讨云制造的实现路径时,孙瑞哲强调,首先要完善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立纺织云制造的服务体系、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实现整个生态的信息透明、资源联通和产权保护。其次,要提升装备能力、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纺织产业链各环节推行数字化制造,分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线,调整企业组织架构与管理流程,质量体系、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建设等也要同步进行。再次,要创新模式,通过组织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运行模式创新、融资模式创新,不断丰富拓展纺织云制造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
此外,要实现云制造,还需要丰富主体,引导吸引不同类别、更多数量的参与者融入云制造体系。云制造不仅仅是传统生产环节的协同,而且也需要大量服务于这个生产环节的服务型行业的进入,包括设计服务、物流服务、检测检验、技术管理咨询、科技孵化服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行业。
来源:纺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