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行(3) • 2016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院校"巡礼”(江苏篇)
锵锵三人行
大赛研究推广团队: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开发事业部项目经理李媛、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高级趋势研究员于婷婷、瓦栏网商务部经理张小龙。
缤纷5月下江南
江南大学(5月18日)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5月19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5月20日)
权威赛事:培育创意设计新生力量
李媛进行赛事的整体介绍和参赛流程讲解,并结合各校学科建设的差异性及教学特色进行“因材施教”。
(江南大学)
(苏州大学)
评析本校往届获奖作品,再结合中国流行面料产品实样,直观生动!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每一次激烈的竞争和角逐过后,一批批新锐时尚的创意新秀脱颖而出,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而这些佼佼者通常在其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都表现优异。
大赛更多强调的是作品对趋势的理解和应用,对色彩的把握和对市场方向的判断,作品不能仅停留在艺术的表层,更多的还要具备商业化和产业化的价值。
图案趋势:为创作提供灵感源泉,指点迷津
时代的精神、生活的艺术、时尚的话语、纷繁复杂的信息、目不暇接的潮流,如何去粗取精,把握流行的未来?
(江南大学)
于婷婷结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导进行的“中国纺织面料(图案)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联盟”的研究工作,对2016大赛主题——关系,展开了四个维度的深度分析。
(苏州大学)
2016大赛主题为“关系”:探索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各种关系的改变与融合,以及这些关系对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对设计领域、时尚领域产生的影响。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高速时代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应用流行趋势来进行创意设计?
于婷婷通过对相应季节图案流行趋势和各终端品类图案及秀场图案的风格进行讲解,为大家指点迷津。
图案趋势研究,是基于对当前经济、文化、市场、科技、社会、生活因素的综合调研分析,归纳出图案流行趋势热点,可以说是对消费市场综合深度分析的结果,包含了相关的关键色彩、图案风格、面料风格、流行服装款式等。
丰富的信息量,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和见识。
瓦栏网:从互联网开辟的另一个广阔世界
“2016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首度联手专业花型设计服务平台——瓦栏网。
张小龙带来了纺织印花行业趋势分析以及瓦栏工作室的案例分享,让大家对互联网+行业的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苏州大学)
张小龙介绍,瓦栏网立足行业发展趋势,着力从面料开发者、花型设计师、面料需求者的痛点下手,推出了在线交易、在线试衣、授权使用、主题开发等解决方案。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大赛携手瓦栏网,一方面搭建了创意设计与产业沟通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对创意大赛获奖作品的吸纳与传播,增强了赛事成果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市场的互动,为作品设计的创新注入更多活力和驱动力。
另一方面,通过大赛挖掘和培育更多的创意设计类人才,为互联网平台拓展和输送更多的新秀面料设计师资源,将更多的创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商业价值。
老师同学们说
“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作为中国最权威的纺织品面料设计大赛,历来得到全国各开设有纺织品面料设计专业院校的积极参与,以及来自全国各纺织品面料生产商与服装家纺终端生产商的支持。大赛为全国各纺织品企业进行面料设计提供了重要设计灵感来源。我们一直关注和积极参与大赛,可以说大赛激励和伴随着我们学生的成长。”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家纺服饰面料设计与文化研究室主任 张毅
“灵感来源是一把打开设计大门的钥匙。它是整个作品的主线,并且贯穿整个作品。大赛让同学们学习到的不仅是对图案设计的创新,还有对材料方面的创新。一个完整的纺织品图案设计是需要一个环环相扣的发展过程的。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草图还是样品都是为最终的成品和整个设计理念服务的。激发学生对灵感的无限想象,通过多维度的思考和尝试去了解图案设计的真正魅力。”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老师 岳益杰
“大赛让我们看到了往年的优秀作品,优秀选手,能够深入了解一个比赛,深入了解每位选手的灵感来源以及创作思路,这些资讯对我的启发根本无法用简单的一两个词来形容,内心受到的冲击、思想发生的碰撞、精神产生的愉悦都难以想象。”
江南大学学生 肖倩
“大赛在人们生活的环境和状态中提取趋势来源,利用现在的发展倾向来预测趋势发展方向,再由总结后的趋势来引导未来设计风向。大赛帮助我们了解现行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并引导新生代面料设计师在时尚创意、文化传承和市场应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
江南大学学生 罗露芸
“大赛的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灵感来源于生活。大赛的评委对我们的作品提出很好的意见,大赛汇编的优秀作品集,这些都让我们能更好的反观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努力和提升的方向。”
江南大学学生 韩颖
(大赛组委会与苏州大学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