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红利 推进转型升级
——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全面解读行业发展的新浪潮和新路径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同期颁奖
12月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时尚谷)、山东天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美国棉花公司、浙江天圣集团、河北宁纺集团协办的“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以及纺织产业集群地、国内外纺织企业和知名媒体的近400名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
出席本次大会的主要领导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王黎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张延恺、张莉、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处长曹学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兼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兼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峻、叶志民、於荣赓,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传媒中心主任魏林,中国纺织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叶体亚,中国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主任冯国平,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阎岩、伏广伟,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
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和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请他们从产业经济、科技政策和创新战略等角度同与会者分享了如何在新环境下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纺织业。
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以“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为主题,全面分析了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重点探讨了行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以及新时期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路径。
王天凯: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持续创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为我国纺织行业解决当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以及区域结构调整、跨国资源配置等深层次问题带来新的契机,对增强行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也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
在谈到“创新”对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时,王天凯表示,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在全球化高度关联时代要求纺织行业自身进行一系列变革,而这种变革就来自于包括技术、产品、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等在内的多维度创新,创新的手段和途径则应涵盖全产业链。现阶段,纺织行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虽已有了较大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紧缺,基础理论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发能力薄弱,国家级的创新主体数量较少,资源分散、未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集中创新体系,以及纺织产业技术联盟还未形成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解决行业共性难点问题的协同创新机制等。从纺织行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以市场化原则,利用行业内的一切资源,建立开放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是提升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为纺织行业的创新体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创新必须参与全球分工。王天凯指出,中国纺织工业的自主创新必须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以更高的姿态参与全球分工。新的产业格局的形成不仅体现在低端劳动力成本优势上,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基于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大数据管理以及文化与设计对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中国纺织行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最终处于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
王天凯进一步以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奖企业为例,指出:凡是在产品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回报的企业,都具有将外部大环境和企业内部小环境紧密结合,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
朱宏任:工信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从今年前几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我国纺织行业显现出自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积极转变的趋势,这是全行业克服压力、加强创新、调整结构的结果,同时也需要全行业齐心协力、把握大势,推动这种转变不可逆转。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市场体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等主要经济环节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优化纺织企业的发展环境,激发纺织工业的发展活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
朱宏任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既要沉着应对国内成本持续上涨、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加速调整等带来的挑战,更要抓住国内消费升级以及本轮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促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
朱宏任最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帮助广大纺织企业更多分享产业、改革、创新、发展带来的新红利:一是把握方向,推进、优化纺织行业的创新环境,积极参与推动财税、金融、价格等领域的改革;二是推进、增强纺织行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三是突出重点,推进提升纺织行业装备水平;四是瞄准前沿,推进发展纺织行业新兴领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是深入推进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集成应用。
孙瑞哲:新形势赋予行业发展新的红利和使命
本次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作了题为“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与各主要国家相比,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猛。究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得力于三大传统要素红利——要素红利、发展红利、市场红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
现阶段,传统红利正在衰退稀释,孙瑞哲在报告中分析了三大要素红利的传承与演变。在要素红利方面,新的红利是城乡一体化形成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以及人才、技工占比将增高。在发展红利方面,与传统红利相对应,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新的红利要素,包括经济体制红利、国际化红利、科技创新红利、发展模式红利等。同样,市场红利也有新的演变,表现在国外市场红利(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红利(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收入增长、网上购物新机遇、人口政策调整)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统论述、重点部署,为纺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红利。孙瑞哲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多项表述均利好于纺织行业。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理顺棉花体制、纺织产业向上游原料环节配套,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业发展与行业政策的全方位协调设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则有利于纺织业非公经济突破部分产业的垄断门槛,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巩固民生产业的地位;“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有利于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又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转变政府职能”则有望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从而有助于倒逼纺织工业加快技术进步。
孙瑞哲表示,新形势下,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以“增长、责任、电商、延伸、融合”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浪潮,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新红利。面对新浪潮带来的发展红利,孙瑞哲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等3个角度,指出了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孙瑞哲最后提出,中国纺织企业应关注并着力打造“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以时尚导向为目标的消费力”、“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和“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吸引力”,以加速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的强国的进程。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
创新论坛
现阶段,从大环境来说,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创新”,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等相关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已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先锋。
论坛一: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机遇
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而高新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得到较快发展,为纺织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
在以“新方向与新机遇”为核心议题的创新论坛中,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华荣、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内饰事业部技术总监龚杜弟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党委书记高曙红分别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层面探讨了如何把握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机遇。
李陵申表示,产业转型是实现链条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而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产业链条升级的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在技术创新中,通过点式创新-链式创新-面式创新-立体创新的路径,最终实现产业升级。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产品开发体系、构建产品研发平台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的集成创新,实现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整体升级。作为新型纤维材料行业的代表企业,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7年创立以来,始终以新材料开发应用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引方向,积极进行持续深入的科技创新,以核心技术和产品应用引领产业化;用工艺融合和系统集成实现工程化,用价值营销和品牌运作实现市场化,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论坛二:盘点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在核心议题为“新模式与新价值”的创新论坛上,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营销部门高级经理林蓓,同与会者分享了在产品开发、资源整合、清洁生产、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如何保持产品开发的灵活性,适应当前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的市场需求是众多大体量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郭珉表示,天虹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专注于棉包芯产品,并注重从原料到下游产品的产业链资源整合,从而保持产品开发的活力和效益。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鲁丰织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战旗分享了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表示,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企业应积极在责任和商业价值之间建立纽带,以社会责任建设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营销部门高级经理林蓓结合美国纺织品和服装零售市场概况,介绍了美国消费品牌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市场表现情况;中国家纺行业标杆品牌企业——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高新研发部总监宫怀瑞剖析了以有效挖掘消费者需求为起点、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的产品开发模式,并就如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提出了独到见解;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华解读了其以“丝茶瓷文化”为主线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独特模式,并介绍了公司布局海外市场、加快与国际时尚前沿接轨的发展战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在点评中指出,行业企业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进程中,除了应该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还可借助电商等现代商业模式来推动品牌建设,进而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市场中的话语权。
此外,在该环节中,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还结合当前的政策走向分析了棉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棉纺行业普遍关注的棉花价格等问题就企业的差异化开发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现场
61家企业和单位荣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
为推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开发工作,树立行业产品开发的先进典型企业,探索产品研发的创新模式,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纺织强国建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今年7—11月在全行业开展了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评选活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在本次创新年会上宣读了“关于授予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荣誉称号的决定”,鲁泰纺织股份有限有限公司等60家企业被授予“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荣誉称号。此外,共青城市纺织服装协会由于在推动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做好产品开发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被授予“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推动奖”荣誉称号。
“产品开发贡献奖”评选每年一次,评选程序包括对申报企业的资格初审、案例复评和终评。评选工作以产品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突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重点关注产品开发管理创新对企业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的促进作用,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注重资源整合,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创意等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纺织强国建设。
附: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奖企业名单(60家企业)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宏太(中国)有限公司
嵊州盛泰色织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中鼎纺织有限公司
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天翔毛纺织有限公司
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
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
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
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杭州永盛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
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
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开平市信迪染整厂有限公司
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贝利爽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三德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宝鸡金健数码针纺有限责任公司
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龙头家纺有限公司
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德顺纺织有限公司
吴江市品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
泰安鲁普耐特塑料有限公司
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地毯总厂有限公司
山东泰鹏无纺有限公司
德州东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博格工业用布有限公司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
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
山东天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重庆段氏服饰实业有限公司
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推动奖获奖单位名单
共青城市纺织服装协会